吊秤作为起重作业中的称重设备,其部件受损可能导致测量误差、设备故障甚至安全事故。防止部件受损需从设计选型、安装使用、维护保养等多维度入手,以下是具体措施及注意事项:
一、设计与选型阶段的防护措施
1.核心部件材料与结构优化
传感器选材:
采用高强度合金钢材(如铬钼钢、不锈钢)或钛合金制作称重传感器,提高抗拉伸、抗冲击能力(如额定载荷10吨的吊秤,传感器抗拉强度需≥800MPa)。
传感器表面做防腐处理:电镀镍铬层(厚度5-10μm)或喷涂环氧涂层,防止潮湿环境下生锈(如港口作业需选用316L不锈钢传感器)。
机械结构强化:
吊环、吊钩等受力部件采用锻压成型而非铸造,避免内部气孔缺陷;吊钩开口度需符合GB10051.1标准(如额定载荷下开口度变形≤0.25%)。
钢丝绳选用多股绞合结构(如6×37+FC),破断拉力需为额定载荷的5倍以上,外层涂抹专用润滑脂防磨损。
2.电气部件防护设计
传感器线缆保护:
采用耐弯折屏蔽电缆(如聚氨酯护套电缆),弯曲半径≥10倍线缆直径,避免频繁吊装时线缆断裂。
接线盒做防水密封(IP65以上),内部填充防水胶,防止雨水或冷却液渗入导致短路。
显示屏与电路板防护:
显示屏加装钢化玻璃防护罩,抗冲击强度≥2J;电路板涂覆三防漆(防潮、防尘、防盐雾),适应户外潮湿环境(如沿海地区作业)。
二、安装与使用中的防护规范
1.正确安装与校准
吊装位置与垂直度:
吊秤需垂直悬挂,倾斜角度≤5°,避免横向受力导致传感器偏心过载(横向力超过额定载荷10%可能损坏传感器)。
安装时使用水平仪校准吊环平面,确保载荷均匀分布,严禁用吊秤拖拽重物(如地面拖动工件会产生横向摩擦力,损伤内部结构)。
校准与载荷测试:
新吊秤使用前需进行满量程校准(用标准砝码加载),误差控制在±0.1%FS以内;每半年复检一次,避免长期使用后精度偏移。
2.操作规范与载荷控制
禁止超载与冲击载荷:
严格按额定载荷使用(如10吨吊秤严禁称量12吨货物),超载可能导致传感器弹性体永久变形(超载15%以上需立即停用检测)。
起吊时缓慢匀速提升,避免急停急刹产生惯性冲击(冲击载荷可达额定载荷2-3倍,易损坏钢丝绳和吊钩)。
恶劣工况防护:
高温环境(>60℃)使用时,传感器需加装隔热板(如陶瓷纤维板),避免温度影响应变片精度(温度每升高10℃,零点漂移≤0.05%FS)。
粉尘环境(如矿山)需定期清理秤体表面积尘,防止粉尘进入转动部件(如吊钩轴承)导致卡滞磨损。
三、维护保养与故障预防
1.定期检查与部件维护
机械部件检查:
每周目视检查:
吊钩开口度是否变形(用卡尺测量,超过原值10%需报废),钩身是否有裂纹(可用磁粉探伤检测)。
钢丝绳断丝数超过10%需更换(如6×37结构钢丝绳,一个捻距内断丝≤22根),外层磨损超过直径40%必须报废。
每月润滑保养:
吊钩轴承、吊环铰接处加注锂基润滑脂(NLGI2级),防止干摩擦磨损;钢丝绳涂抹专用防锈润滑脂(如石墨钙基脂)。
电气部件维护:
每季度检查线缆接头是否松动,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(≥50MΩ),线缆外皮破损需用防水胶带修补或更换。
显示屏背光亮度不足时,及时更换内部LED灯珠,避免强光下无法读取数据导致误操作。
2.特殊环境下的保养强化
潮湿环境:
每次使用后用干燥空气吹扫传感器和接线盒,去除冷凝水;存放时放入防潮箱(湿度≤40%RH),避免电路板受潮发霉。
腐蚀性环境:
化工场所使用后,立即用清水冲洗秤体表面(如接触酸液需用小苏打溶液中和),传感器表面涂层破损处需补涂防腐漆。
四、安全防护与应急处理
1.过载保护装置配置
加装电子超载报警器(如当载荷超过额定值90%时预警,110%时强制停机),避免人为误操作导致过载。
机械限位装置:在吊环上方安装缓冲橡胶块,当载荷过大时限制传感器形变,防止超量程损坏。
2.故障应急与报废标准
异常情况处理:
发现称重数据跳变、异响或部件变形时,立即停机检测,严禁带故障使用(如传感器零点漂移超过±0.5%FS需返厂校准)。
钢丝绳断裂时,需立即疏散现场,更换同规格钢丝绳后重新做载荷测试(静载1.25倍额定载荷,保压10分钟无变形)。
强制报废条件:
传感器受冲击后应变片开裂、吊钩出现肉眼可见裂纹、钢丝绳断丝数超标的吊秤,必须立即报废,不得维修后使用。
五、操作人员培训与管理制度
1.操作培训与考核
操作人员需经专业培训,掌握吊秤额定载荷、校准方法及异常情况处理流程,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(如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)。
定期开展案例教学(如超载导致传感器断裂事故),强化安全意识。
2.台账与追溯管理
建立吊秤使用台账,记录每次使用时间、载荷数据、维护保养内容,便于追溯部件磨损情况(如传感器使用满5年或称重次数超10万次需强制检测)。